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时尚 > 政治局会议要求抓紧谋划增量政策工具,释放了什么信号 正文
时间:2025-07-08 22:36:45 来源:网络整理 编辑:时尚
要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扎实稳住经济,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在国内疫情反弹、国外地缘政治冲突加剧的情况下,中国经济面临新的挑战。据新华社消息,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9
在国内疫情反弹、释放什信国外地缘政治冲突加剧的政治抓紧增量政策情况下,中国经济面临新的议求挑战。
据新华社消息,谋划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9日召开会议,工具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释放什信会议指出,政治抓紧增量政策新冠肺炎疫情和乌克兰危机导致风险挑战增多,议求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谋划复杂性、严峻性、工具不确定性上升,释放什信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面临新的挑战。会议强调,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这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
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了“稳增长、稳就业和稳物价”三大关键任务和“疫情防住、经济稳住、安全发展”三大明确要求。会议要求,要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扎实稳住经济,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政治局会议对总体形势判断较为严峻,前期市场预期年度经济增速目标可能调整,但此次会议仍要求努力实现全年目标任务,一方面释放稳定预期和信心的信号,另一方面仍将采取更大力度的举措助力经济稳定发展。
抓紧谋划增量政策工具
2022年3月以来,国内多个省市疫情反弹,涉及上海、深圳等经济重镇。这波2020年初以来最严重的疫情,给中国经济复苏进程蒙上阴影。国家统计局4月18日发布数据显示,一季度GDP(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8%,低于上季度两年平均5.2%的增速和2022年全年5.5%左右的目标增速。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4月起宏观政策开始加码,措施包括对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铁路运输等特困行业,在二季度暂缓缴纳养老保险费;降准0.25个百分点;央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从支持受困主体、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促进外贸出口三方面,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保障物流畅通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等。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会议认为当前稳增长面临新挑战,但要“扎实稳住经济”、“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表明全年实现5.5%左右的GDP增速预期目标是硬要求。二季度是宏观政策发力的关键阶段,5月是全年宏观经济能否稳住的关键月份。
会议要求,要加快落实已经确定的政策,实施好退税减税降费等政策,用好各类货币政策工具。要抓紧谋划增量政策工具,加大相机调控力度,把握好目标导向下政策的提前量和冗余度。
罗志恒表示,在应对政策上,从落实既定政策和出台增量政策两个维度出发,对冲总需求不足,畅通供应链物流稳定。总体上在当前需求收缩和预期低迷的形势下,货币政策对经济的作用相对有限,集中体现在宽货币难以转化为宽信用。此时,减税降费和退税有利于提高抗风险能力,扩大支出有利于提高基建增速,扩大总需求,因此财政将发挥更大作用。
将有哪些增量政策工具?罗志恒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增量政策部分,要更大力度发挥财政政策作用,可以考虑增发特别国债,用于两个专项用途,一是大力度支持基建投资,二是针对受疫情防控严重的行业和地区给予房租、人力成本、贷款利息在疫情期间的部分补贴。
全力扩大国内需求
会议再次强调了全力扩大国内需求。在投资方面,会议指出,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强化土地、用能、环评等保障,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4月26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强调,要统筹发展和安全,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发展模式,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执行副院长董煜表示,基础设施建设是稳增长的重要抓手之一。在投资上发力,有利于对冲近期疫情对消费的影响,保持经济增长在合理区间。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也是强化既有经济优势、壮大未来发展动能的内在要求。以基础设施的完善增强经济的回旋空间,实现全国发展的供给和需求能力更好匹配,对支撑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防范化解外部冲击具有重要作用。
在消费方面,会议要求,要发挥消费对经济循环的牵引带动作用。要稳住市场主体,对受疫情严重冲击的行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实施一揽子纾困帮扶政策。
疫情影响之下,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3.5%,是2020年8月以来首次负增长。发改委近日表示,将推动出台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政策文件,努力稳定当前消费,综合施策释放消费潜力。
地方上也密集出台促消费举措,4月以来已有包括深圳、北京、厦门、长沙在内的十余个城市发放了消费券。
财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对第一财经分析,展望二季度,预计疫情终将得到控制、加上刺激政策加力和经济回升将共同支撑消费稳步回暖,但疫情通过冲击就业收入、推高储蓄需求和加大偿债负担等三大渠道,对消费产生的滞后间接冲击,将制约消费回升力度。
服贸会如约而至高水平开放迎八方客2025-07-08 21:58
天价赔偿催热董责险 11家上市公司已将董责险放入“购物车”2025-07-08 21:57
快递行业高质量发展 需要“汪勇们”建言献策2025-07-08 21:52
16家券商选定三月“金股”,看好这些赛道2025-07-08 21:47
翠华控股发盈喜 预期中期股东应占溢利不多于4200万港元2025-07-08 21:39
国投安信:预期转向现实 郑棉或延续偏强走势2025-07-08 21:24
调仓换股“进行时” 基金建仓方式多样化2025-07-08 21:11
三年亏损347亿,百济神州“烧掉的钱”从何处来?2025-07-08 20:53
福建宁德:大黄鱼如何“游”回百姓餐桌2025-07-08 20:38
赛克赛斯砸9亿推广业绩6年原地踏步 前员工控制17家经销商涉商业贿赂2025-07-08 20:12
俄外交部:就欧盟中止与俄签证便利化协议一事 俄方保留采取回应措施权利2025-07-08 22:35
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密集开工 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2025-07-08 22:18
美联储3月加息50BP的概率为27%2025-07-08 21:53
乱象!平安证券云南分公司时任负责人“飞单”+“萝卜章”,竟又涉诈骗2025-07-08 21:43
喝红茶也能降低死亡风险2025-07-08 21:34
华联期货:向上驱动力不强 甲醇随盘调整2025-07-08 20:56
法国、西班牙通胀意外回升 欧洲央行加息压力增大2025-07-08 20:34
招商证券(香港):维持中升控股增持评级 目标价62.5港元2025-07-08 20:20
裁员后又重启招聘,马斯克要做推特2.0?2025-07-08 20:17
挪威邮轮Q4营收同比增长212% 净亏损大幅收窄至4.82亿美元2025-07-08 1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