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四大证券报头版头条内容精华摘要
促消费 抓项目 发展数字经济 “GDP万亿元城市”稳增长路径明晰 近日,月日随着西安、大证成都等城市相继召开2023年两会,券报24个“GDP万亿元城市”全部召开了两会,头版头条明确了今年的内容经济增长目标。记者梳理发现,精华作为区域乃至全国经济增长的月日发动机和顶梁柱,“GDP万亿元城市”聚焦促消费、大证抓项目、券报发展数字经济三大领域,头版头条推出一系列政策举措,内容提振发展信心,精华稳定经济增长。月日 呈双向波动态势 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 近期人民币汇率迎来回调。大证2月24日,券报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分别跌破6.96元、6.98元关口,创今年以来新低。专家分析,市场对美联储加息幅度放缓预期有所减弱,带来美元指数阶段性走强,叠加春节假期后结汇需求走软等因素,人民币汇率近期有所承压。 热门产品抢手 旅游消费人气高 2月6日,国内出境游按下重启键。一时间,热门产品抢手,旅游消费热度“狂飙”。北京、上海等地多国使领馆签证中心都“人气爆棚”。有机构预计,2023年全年出入境旅游游客人数有望超过9000万人次,同比翻一番。眼下,业界正加紧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跨境游小高峰。 钠离子电池商业化进程提速 产业链公司加快布局 2021年以来,锂盐价格一路上涨。其中,2021年8月至2022年11月电池级碳酸锂价格涨幅超5.5倍。虽然近期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处于回调态势,但仍处高位。基于此,寻找锂电池的替代产品已经成为行业迫切的需求,钠离子电池凭借成本优势、高安全性能以及快充性能等优势走进人们的视野。 上海证券报 经营有活力发展有韧性 沪市民企借力资本焕生机 扩产研发忙,发展势头强。据记者梳理,近期不少沪市民企纷纷发布经营数据、对外投资、合同中标等相关公告。部分此前面临暂时性压力或存在风险的公司也盼来“柳暗花明”,重展生机与暖意。与此同时,民企登陆资本市场的脚步也在不断加快。 行业轮动速度加快 市场有望在3月形成新主线 上周A股市场先扬后抑,沪指围绕3300点反复拉锯。除创业板指表现相对疲软外,沪深两市主要股指均小幅上涨,上证指数周涨幅为1.34%领涨两市。机构认为,未来伴随基本面实质性复苏得到更多高频数据验证,市场有望重拾升势,中期市场机会仍大于风险,3月主要指数有望迎来进一步修复。 调仓换股“进行时” 基金建仓方式多样化 近日,多只绩优基金的估算净值与实际净值出现了较大偏差,这意味着基金经理或对持仓结构进行了调整。与此同时,基金建仓方式多样化,除了在二级市场买入以外,为了获取折扣收益,越来越多的基金选择借助上市公司定增、大宗交易等方式建仓。展望后市,基金经理们认为,当前不妨乐观些,经济复苏态势明确,成长风格或更占优。 2022年业绩倍增 半导体设备公司“剧透”成长基因 科创板作为“硬科技”企业的汇集地,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效应愈发显著。处于集成电路产业链上游的半导体设备领域,目前已有7家科创板上市公司。除盛美上海外,多家“链上”公司也预告了2022年业绩喜讯。其中,、、、均预计归母净利润实现翻倍。研发突破和产品放量构成半导体设备公司的成长主线。 证券时报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九年:拓展协同发展深度广度 美好蓝图加速绘就 2月26日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九周年。战略实施九年来,北京“大城市病”的突出问题得到缓解,区域一体化交通网络基本形成,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新突破。2022年,京津冀地区生产总值合计10万亿元,按现价计算,是2013年的1.8倍。2023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开局起步年,京津冀协同发展将向纵深推进。 “制造业当家”下的东莞:头等任务抓实体经济 东莞2023年“一号文”提出了众多明确的发展目标:力争到2025年底全市营收超百亿元制造业企业不少于25家,产值超千亿元制造产业集群不少于7个,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不低于50%……伴随着这些目标,一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创制造强市正在冉冉升起。 势头强劲活力足 沪市民企借助资本市场“强筋壮骨” 近期,多家沪市民营上市公司发布经营数据、对外投资、合同中标等公告,经营发展势头强劲。同时,部分面临暂时性压力的沪市民企上市公司也有效化解风险,重现生机与活力。统计显示,今年新上市的沪市民营上市公司数量已达10家,目前,沪市民营上市公司数量达1428家,占比约三分之二。 北证50科创50样本股调整 新鲜血液注入新活力 近日,北交所重要指数北证50(899050)迎来今年首次样本股调整:、、、、5家“新面孔”调入,而、等5家被剔除出指数。科创50也更换5只样本股,、、、和5只股票将被调入。 证券日报 主板存量项目平移首周 27单IPO项目率先完成 沪深交易所技术测试紧锣密鼓推进中 全面注册制改革各项工作有条不紊推进中。存量项目平移方面,2月20日至2月24日(沪深交易所受理主板存量项目首周),共29单项目平移,IPO和再融资分别为27单和2单。技术方面,沪深交易所刚刚完成摸底测试,接下来将进行全天候测试。接受采访的专家表示,目前大多存量项目正在进行资料修改,预计项目平移将平稳推进。 注册制改革四年 多数券商初步锻造与之相匹配的执业能力 专家表示,注册制改革已历经四年的探索,经过不断实践磨合,保荐机构已初步锻造出与之相匹配的执业能力,且多数能迅速适应全面注册制改革要求。接下来,不同类型的券商如何提升执业质量,是全行业面临的新问题。 “金融17条”送利好 担保债券引入住房租赁企业 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近日对外公布《关于金融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一共17条。《意见》提出,将拓宽住房租赁企业债券融资渠道,并创新住房租赁担保债券。专家表示,《意见》通过多种创新金融债券工具,进一步拓宽了住房租赁企业债券融资渠道,鼓励各类租赁住房专项债券的发行,有利于解决住房租赁企业的资金问题。 监管点名“伪市值管理” 上市公司须树立正确观念 近日,证监会公开部分对2022年全国人大代表建议的回复。其中,“伪市值管理”被再次点名,表明监管部门对资本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零容忍”态度。专家表示,“伪市值管理”的本质是借市值管理之名,行操纵市场之实,涉及上市公司实控人、掮客、私募机构等多方主体,要秉持“有一起查处一起”的理念,向市场持续传递强监管信号。同时,要进一步健全异常交易预警机制,提早识别风险。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第八届证券期货科学技术奖揭晓
- 快狗打车,焦虑的行业“老三”
- 人民日报:继续全力以赴“保通保畅”
- 任天堂拟将股份1拆10
- 央行等八部门: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符合要求的科创企业信贷投放力度
- “1元回购”触发多个涨停!这些公司绩承诺未达标
- 你的Model 3可能被推迟发货 特斯拉上海工厂再传停产:最快明日复工
- 芬兰国防委员会赞同加入北约
- 高瓴失去耐心? 良品铺子遭遇清仓式减持
- 电视机吃灰,传统家电没落
- 百草味坚果吃出虫卵:企业回应“已赔偿消费者” 专家称质量内控存在疏忽
- 多家险企一季度综合投资收益率为负值,但多只股票被逆势加仓
- 历史新低!多城房贷利率进入“3时代”
- 马斯克发推谈如果自己“神秘死亡”引发猜测,罗戈津:“没人需要你,别胡闹”
- 盲订5万台为假,首轮授权代理商招募截止,谁在代理恒大汽车?
- 美股哀鸿遍野 小摩仍建议抄底
- 拼多多要出海了,能教会美国人“砍一刀”吗?
- 知名投资人Gartman称美股仍处熊市 某天跌5%-6%才能卖压出尽
- 中国平安耗资近46亿回购A股:回购已接近计划目标?外资一季度已加仓
- 北京4地升级为中风险地区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