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 英媒恶炒英中生物合作“有风险”,专家:“恐华”疑虑症! 正文
时间:2025-07-09 06:16:24 来源:网络整理 编辑:综合
【驻英国特派记者 周卓斌 环球时报报道记者 倪浩】英国《观察家报》20日报道声称,中国研究人员可以通过英国和中国目前合作进行的一些医学卫生研究项目,取得英国人的基因数据,“担心”有多达50万英国公民
【驻英国特派记者 周卓斌 环球时报报道记者 倪浩】英国《观察家报》20日报道声称,有风险中国研究人员可以通过英国和中国目前合作进行的英媒英中疑虑一些医学卫生研究项目,取得英国人的恶炒基因数据,“担心”有多达50万英国公民的生物DNA样本会落入中国手中,导致数据被滥用。合作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症专家21日表示,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恐华情况下就擅自为中国贴上标签,将正常的有风险中英间科学合作政治化,其实反映了英国一些人无法正视中国崛起,英媒英中疑虑缺乏对中国科学技术客观而理性的恶炒认知,因而产生一种“恐华”疑虑症。生物
报道引述伦敦国王学院政策研究所教授亚当斯的合作话称,该资源库的专家症数据共享“有问题”,对资源库如何监管使用数据提出质疑。恐华报道称,有风险由于西方对华“政治和安全紧张局势加剧”,目前储存有超50万人DNA信息的英国“生物银行”需要重新审查其英中生物合作项目的风险,警惕所谓“中国当局干预”,“向中国转移英国公民基因信息”。
据报道,英国“生物银行”是英国迄今以来规模最大的有关致病或预防疾病的基因和环境因子的信息资源库。2012年起,该信息库对世界各国研究者开放。研究者支付3000至9000英镑就可以访问数据库获得相应数据。英国“生物银行”表示,该资源库通过“公平,透明和非歧视”的政策对外开放,与来自100多个国家的研究人员共享数据。由于相关生物信息均以匿名处理,且严格禁止数据使用方重新反向识别个体,目前没有迹象表明它被滥用或参与者的隐私受到损害。该资源库发言人也表示,与中国研究人员共享的只是DNA中基因数据,不涉及相关实体样本。
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赵俊杰21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在没有任何证据和英国“生物银行”已“辟谣”的情况下,有关报道更衬托出英国一些人的荒唐可笑。赵俊杰表示,中英在多个领域存在广泛的合作空间,但英国国内个别人士的思维受到中美对立的影响,在一些正常的科学合作、商业合作上借题发挥,这不利于中英两国在相关领域里的合作,也会破坏两国间在科技人文领域的交流。
高盛下调印度2023年经济增长预期2025-07-09 05:54
公司法人变更之如何处理账务?2025-07-09 05:51
2002年马年梅花金币是否有升值潜力2025-07-09 05:19
有限公司法人股东变更的流程有哪些?2025-07-09 04:58
火灾已致36死2人失联,河南安阳这家公司是做啥的?2025-07-09 04:55
抗日胜利金币2025-07-09 04:53
崖柏收藏不怕陷阱 带你见识真崖柏与李鬼2025-07-09 04:37
湖南工地现大量古钱 有村民挖一麻袋2025-07-09 03:52
波音:京东航空将以737货机机队启动运营2025-07-09 03:43
郑州公司注册流程有哪些?2025-07-09 03:35
京东航空正式投入运营 货运航空迎来新竞争者2025-07-09 05:51
女子携古钱币过关被查 海关提醒文物出境主动申报2025-07-09 05:34
分公司和子公司如何办理营业执照?2025-07-09 05:26
2023年企业注册流程及注意事项你要知道!2025-07-09 05:07
2022年增值税留抵退税合计已达23097亿元!一图了解哪些行业企业受益2025-07-09 05:05
分析一分纸币为何成为收藏市场的热门2025-07-09 04:59
努比亚Z11 Minis线刷宝刷机解锁教程2025-07-09 04:33
1998年虎年彩色金币价格上升空间不可估量2025-07-09 04:21
百果园三年四闯IPO:5000多家门店半年仅赚1.9亿元,心急上市却一波三折2025-07-09 04:20
金字塔大骗局手稿将拍卖 投资者或挽回部分损失2025-07-09 0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