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100个烂尾楼项目宣布强制停贷;985硕士买房遭停工,媒体买房母亲身患癌症不敢说实情
江西景德镇恒大珑庭项目业主的个烂工母敢说一纸停贷告知书,拉开了烂尾楼停贷大幕,尾楼江西、项目宣布广西、强制亲身河南、停贷山西等多地业主抱团宣布强制停贷。硕士实情据界面新闻,遭停症一份在网络流传的患癌统计数据显示,截至7月13日,媒体买房已有100个烂尾楼项目被宣布强制停贷。个烂工母敢说
此前,尾楼网络热传的项目宣布“景德镇市恒大珑庭的强制停贷告知书”显示,如果项目未能在2022年10月20日之前全面复工,强制亲身所有业主将会强制停止偿还贷款,停贷直至全面复工。“强制停贷后的损失,将由相关利益方共同承担,任何单位不得再次损害业主的任何利益。”
此外,中新经纬今日报道,武汉“最高学历楼盘”绿地光谷星河绘业主也加入强制停贷。该楼盘位于高新技术企业云集的武汉光谷,吸引了不少外地来武汉的人置业。另一位购买该项目的业主周女士介绍,这个项目中很多购房者都是近几年毕业的大学生,据业主统计,近2400户业主中有超1414人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近60%,其中硕士341人、博士41人,被外界称为武汉“最高学历楼盘”。
据第一财经,7月12日,重庆未来悦二期全体业主对外发布《强制停贷告知书》,该楼盘成为重庆第一个业主集体宣布未来可能停止还贷的楼盘。
985硕士买房遭停工,母亲身患癌症不敢说实情
中新经纬报道,“停贷也是绝望下的无奈之举,房租加房贷基本掏空我每个月收入,面对毫无希望建成的房子,我想把自己从马拉松式的维权中解脱。我知道所有的后果,但是我太累了,就只剩下这条路了。”张女士哽咽地说道。
张女士介绍,她是国内某985高校硕士毕业,毕业后就来到武汉光谷工作,2020年1月,她购买了武汉绿地光谷星河绘项目的一套房子,原本应该于2022年12月交房,但如今20栋楼中仅有2栋封顶。
如今,项目距离最后交房日期仅剩不到半年,张女士和其他业主眼看交房无望,他们决定向开发商和银行单方面宣布“停贷”。他们拟定了一份停贷告知书,称业主一致决定:自合同交房日期2022年12月31日起,将停止向贷款银行偿还个人贷款的每月还款直至楼盘完工验收合格交付。
张女士表示,由于自己在光谷上班,在家人资助下,她购买了位于光谷的绿地光谷星河绘楼盘,“这个项目因为位置好,价格也比较低,我摇了三次号才摇到”。
据多位绿地光谷星河绘的业主介绍,该项目开盘后卖得非常火爆,一共开盘9次,每次都是“日光”,也有着“九开九罄”的说法。
但张女士介绍,当2021年6月该项目最后一栋售罄,多名业主发现,除了正在销售的B13A有施工人员在作业,其他楼栋全部无人施工。
“我首付还是向亲戚借的,贷款102万元,当时房贷利率为5.68%,贷款行是中国武汉水果湖支行,每月月供6000多元。”张女士说,因为母亲身患癌症,她怕家人担心,不敢告诉家人房子可能会烂尾。
重庆一楼盘业主打响“强制停贷”第一枪
第一财经报道,7月12日,重庆阳光城未来悦二期全体业主对外发布《强制停贷告知书》,该楼盘成为重庆第一个业主集体宣布未来可能停止还贷的楼盘。
重庆阳光城未来悦业主在这份《强制停贷告知书》中称,2021年9月以来,阳光城未来悦二期项目已全面停工,项目资金不知去向。该楼盘业主认为,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和银行应有对预售资金的第三方监管责任,贷款银行在2021年9月阳光城信用降级以及楼盘停工后,依然发放50余户个人购房贷款,扩大了业主风险。
经业主集体商议一致决定,阳光城未来悦二期项目必须于2022年7月20日前全面真实复工,并将被挪用的资金归还到监管账户。业主方面称,若在此之前未全面复工或未归还全部被挪用资金,全体贷款业主将于合同约定交房日(即2022年12月30日)强制停止偿还各银行月供。
在“领导留言板”看到,重庆阳光城未来悦停工问题由来已久,今年3月、6月都曾有重庆市民在该留言板反映过相关情况。
今年3月,针对业主询问项目情况,重庆市渝北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在核实后确认项目二期停工。该委在回复中表示:阳光城未来悦于2019年12月开工并分两期建设,一期项目住宅1032套,合同约定交付时间为2022年3月30日;二期项目住宅559套,合同约定交付时间为2022年12月30日,但因建设单位资金紧张,项目一期局部在施工,二期处于停工状态,目前项目资金来源主要靠车库销售回款以及集团的资金支持。
今年6月,阳光城未来悦二期又有一名业主表示,其于2020年10月购买该项目住宅,合同约定2022年12月30日交房,但二期项目自去年12月底以来就一直处于停工状态,且开发商明确表示监管账户一分不剩,没钱开工。
重庆市渝北区住建委则回复称,该项目已列入区住建委重点关注项目,并将对该项目后期车库销售资金实施监管,确保销售资金用于项目建设,建设单位承诺按近期和业主代表协商的施工计划推进项目建设,力争2023年3月30日前交付,区住建委也会督促和协调建设单位加快推进建设。
建议:强化预售资金监管,构筑烂尾“防火墙”
新京报报道,北京金诉律师事务所主任王玉臣表示,“如果要实现停贷的目的,总体来说,一般有两类法律手段。第一类是民事诉讼,如果符合一定的条件,可以直接到法院起诉。第二类是视情况综合运用信息公开、违法查处、谈判,甚至行政诉讼等多种法律手段来推动停贷协议的达成。”
与此同时,对于银行违规放贷的做法,王玉臣表示:“从法律的角度来看,购房者与银行签订合同时,有一个重要问题需要指出,按揭贷款合同是银行单方格式条款,其中对违规放贷有何违约责任等并没有进行约定,建议在按揭贷款合同的约定中应明确此类问题。”
实际上,在各地烂尾楼业主强制停贷的背后,还暴露出了开发商违规挪用监管资金的共性问题,而这一问题往往直接造成了楼盘的停工甚至烂尾。
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是指由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会同银行对商品房预售资金实施第三方监管,房地产开发企业须将预售资金存入银行专用监管账户。近年来,我国各地也陆续出台政策,强化对预售资金的监管,确保预售资金用于房地产项目建设,保障工程款按期支付。但是,在执行过程中,预售资金的监管却往往大打折扣。
对此,严跃进表示:“多个停贷事件都反映出预售资金监管的重要性,预售资金监管不到位,导致房企工程建设资金已经空缺了,这个时候就使得烂尾的问题加剧了。所以预售资金监管的政策仍要不忘初心,即其本身就是为了确保工程项目不烂尾而设立的一道防火墙机制。”
“按理说有预售资金监管的政策,楼盘是不可能出现烂尾的,因为预售资金的监管部分,理论上就是可以确保工程按期完成的。也就是说,重点监管资金的规模其实就是工程的建造费用。所以此次全国各地爆发的烂尾楼断供潮,其实提出了预警,要求各地该监管的资金还是要管好,不要出现空白账户和虚假监管。”严跃进补充表示。
在预售资金的监管方面,除了各地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外,银行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对此,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银行在房地产开发流程和预售资金监管体系中具备多重身份,包括房地产项目开发贷款的提供者、购房款支付服务的提供者、购房贷款资金的提供者、依资金监管协议提供监管资金拨付服务的实际拨款人,由此可以看出,银行作为提供金融服务的中间人,与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利益纠葛是比较深的,其所作所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银行在实际监管过程中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事实上,有些银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的漏洞导致了市场乱象,包括假收入证明、经营贷买房、烂尾楼资金监管不力等。在处理这些问题的时候,违规运作的银行也应该负责。”张大伟如是说。